来霞浦,看一场与海有关的摄影展
2023-11-07
来源:霞浦县融媒体中心
1030
倒计时1天!
首届中国(霞浦)自驾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暨海洋文化摄影周
即将开幕
现在剧透下
来看一场与海有关的摄影展
展览地点
霞浦国际摄影广场
霞浦摄影协会
福宁文化公园
展览日期
2023.11.8-30
2023年11月8日,霞浦县人民政府、《中国摄影》杂志社、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将联合举办“观沧海——2023中国(霞浦)海洋文化摄影展”。这是2023中国(霞浦)海洋文化摄影周的主展览。
本次展览由“生命之潮”“水下宇宙”“海洋科考”“失落海洋”“与海共生”五大版块构成,包括33位(组合)摄影师作品个展、3个主题群展,以及第一至七届“我心中那片海”霞浦国际摄影大赛精品展、“快拍霞浦”优秀摄影作品展,呈现了上百位国内外摄影师的近1000幅照片。这些版块内容以非线性的方式分散在三大展区,作品视角多样,从历史到当代,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讲述到社会叙述,展现了国内外摄影师对海景、海洋生物、海滨城市、海边生活、海洋渔业、海洋科技与工业、海洋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记录与表达,折射出人类对海洋的迷恋、依赖、破坏、探索和反思。在这些影像中,海洋是主题,也是人类生活的背景,更是生生不息的永恒召唤。
霞浦集“山、海、川、岛、林”于一体,坐拥独具魅力的滩涂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家,摄影成为传播霞浦海洋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本次海洋摄影展定在霞浦意味深长——霞浦深厚的海洋文化传统涵养了丰富的海洋影像,多元海洋影像的汇集又给霞浦的未来拓展出新的想象空间。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1800多年前,曹操以海咏志、以海寄情,写就了千古名篇《观沧海》。诗中描绘了大海的气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如此情怀跨越千年,直到如今面对大海,我们仍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80多年前,摄影术宣告诞生。此后不久,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记录和传播手段,摄影术从海洋传入中国,从沿海城市向内陆撒播。但是我们的影像叙述一直以陆地为中心展开,直到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的海洋建设和海洋科技的发展,以海洋为主题的摄影创作日渐丰富多样,除了壮阔的海洋风景、绮丽的水下生物等表现海洋本身的题材,中国摄影师对当代海洋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更多元的呈现。
本次展览以“生命之潮”“水下宇宙”“海洋科考”“失落海洋”“与海共生”五个版块,展现了国内外摄影师对海景、海洋生物、海滨城市、海边生活、海洋渔业、海洋科技与工业、海洋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记录与表达,折射出人类对海洋的迷恋、依赖、破坏、探索和反思。在这些影像中,海洋是主题,也是人类生活的背景,更是生生不息的永恒召唤。
霞浦,是大海给予摄影的礼物,其独具魅力的海岸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资源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和摄影人。受益于摄影对霞浦独特海洋景观的传播,近年来霞浦抓住机遇走出了一条“摄影+旅游”的发展之路。依海而富之后,人海和谐成为霞浦未来规划的愿景。本次展览的主场定在霞浦意味深长——霞浦深厚的海洋文化传统涵养了丰富的海洋影像,多元海洋影像的汇集又给霞浦的未来拓展出新的想象空间。
汉字“海”可拆解为“水”“人”“母“三字,这是“水是人类母亲”的深沉述说,是中国人对海洋最质朴也最睿智的理解,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底蕴。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中国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过程中,记录大海、探索大海、思考大海成为摄影人的时代命题。从水面向水下、从黄水向蓝水、从本土的海岸线向广阔的海洋文化带,今天的中国海洋摄影正沿着新的纵深延展,在“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的海洋摄影实践必将开拓出一片蔚蓝的大海。
面对辽阔无垠、奔涌不息的大海,也即意味着面对探索和挑战,更意味着面对无限的可能。
主办
霞浦县人民政府
《中国摄影》杂志社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承办
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
《海峡摄影》杂志
霞浦县摄影协会
生命起源于海洋,大海也是一个包蕴万千的意象,每当我们面对大海,总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该版块的作品以海本身作为创作的灵感源泉,摄影师用镜头尽情地与大海对话,既表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视角的海景,也透过大海观照心灵,传达自身对大海乃至世间万物的哲思。
展出作品:
章友棣《百分之七十一》
潘杰《炁象》
谢墨《海的初心》
肖昊田《大海·月空》
陈长青《海·无垠》
李国颖《营口鸟浪》
水下世界的深邃和奥秘总是勾起我们的遐想与好奇。该版块的作品以水下作为记录和表达的场域。摄影师潜入水中,或展现海底世界的神秘和生物的多样性,或记录极具挑战的水下运动,或以精心设计的场景探索水下创作的可能性。这些不同于陆地的观看视角,使得摄影师们重新思考自身与自然世界的关系。
展出作品:
朱柯丁《一半》
晴天《深蓝》
付亮&曾薇薇《远洋的生命》
岳鸿军《逐梦深蓝》
克里斯蒂·李·罗杰斯(Christy Lee Rogers,美国)《渐变的视线》
伊丽莎白·迪德里克斯(Elspeth Diederix,荷兰)《众生潮汐》
海洋尤其是深海素有“内太空”之誉,丰富的海洋资源、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有着诸多科学之谜尚待探索。随着海洋科学技术和研究的发展,中国海洋科学调查实现了由近岸到远洋、由浅海到深海的历史性跨越。该板块的作品展现了海洋科考人员和中国“雪龙”号、“蛟龙”号等“大国重器”的科考作业现场,及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现场,用影像见证了中国海洋科技与工业技术的傲人成绩。
展出作品:
刘诗平《乘“龙”入海》
穆连庆《南极科考行记》
朱元杰《海上明珠》
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绝大多海洋污染来自于陆地、来自于人为,包括噪音污染、塑胶污染、垃圾污染以及油污染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生态杀手。该版块的作品以多样的影像艺术创作手法探讨海洋污染问题,希望帮助人们意识到海洋污染问题的严峻性,从而身体力行地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
展出作品:
杜颖鑫《蚀》
韩叙&王慧娟《海洋观察入门》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自然资源宝库,是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依托,孕育和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该版块较为全景式地展现了人类如何与海洋共生,包括海洋渔业、海边休闲生活、海洋民俗与信仰、海港和海岛城市建设等;作品视角多样,从历史到当代,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讲述到社会叙述;作品创作手法丰富,既有直接记录的方式,又有拼贴、导演、置景等当代表现。这些作品印证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暗示人类在海边的生活是美好与危机并存。保护海洋生态,人海和谐共生,是每个人都应该去践行的理念。
展出作品:
郑戈《故乡的海》
马卡《海岸之上》
颜劲松《渔业集锦》
李好《海在低处》
赵欣《生命状态》
林添福(中国台湾)《水卒馆》
杨开泰&RΩ《在海边》
陈雨潇《浪人笔记》
李春霞《海上奥林匹克》
朱岚清《沉船发掘记》
郑川《宁波港:重现与改建》
刘秋菊《填海之时间的切片》
翁奋《消逝的风景》
张晓《海市蜃楼》
吴忆术《入海口》
杜德维(Edward Bangs Drew,美国) 《杜德维的相册:19世纪的海与城》
《妈祖走水》(王维平 李民雄 林书玉 林可资 郑成乐 赵晓莉 黄幼霞)
《港口的回响》(丁利民 龙建平 李国颖 张永仲 张永林 张根柱 陈忆 胡文 侯世昌 施如文 栗运成 徐盛哲 梁家合)
《大桥跨海》(文燕 方忠麟 邓文祥 包锦容 苏立锁 李海宏 迟名尊 张相仁 罗京新 金士兵 赵鲁英 梅鼎 詹东华)
注:群展部分作品选自“我心中那片海”霞浦国际摄影大赛、“五洲大港”国际港口风情摄影艺术展、“新中国建桥成就摄影展”
?展览现场福利?
我们将历届“我心中那片海”霞浦国际摄影大赛精彩作品制作成明信片,欢迎观展的朋友前来领取,把这片海寄给远方的亲友。